S/N | 名称 | 总部 |
---|---|---|
1 | 景林投资 | 上海 |
2 | 高毅资产 | 深圳 |
3 | 上海明汯 | 上海 |
4 | 北京源乐晟资产 | 北京 |
5 | 林园投资 | 深圳 |
6 | 彤源投资 | 上海 |
7 | 趣时资产 | 上海 |
8 | 石锋资产 | 上海 |
9 | 聚鸣投资 | 上海 |
10 | 泰润海吉 | 深圳 |
11 | 汉和资本 | 北京 |
12 | 檀真投资 | 上海 |
13 | 敦和资产 | 杭州 |
14 | 盘京投资 | 北京 |
15 | 迎水投资 | 上海 |
16 | 希瓦资产 | 上海 |
17 | 伊洛投资 | 郑州 |
18 | 灵均投资 | 北京 |
19 | 星石投资 | 北京 |
20 | 易鑫安资管 | 天津 |
21 | 于翼资产 | 上海 |
22 | 东方港湾 | 深圳 |
23 | 淡水泉 | 北京 |
24 | 煜德投资 | 上海 |
25 | 大朴资产 | 上海 |
26 | 宽远资产 | 上海 |
27 | 幻方量化 | 杭州 |
28 | 宁泉资产 | 上海 |
29 | 盛泉恒元 | 南京 |
30 | 进化论资产 | 深圳 |
31 | 玄元投资 | 广州 |
32 | 九坤投资 | 北京 |
33 | 拾贝投资 | 北京 |
34 | 千合资本 | 北京 |
35 | 嘉恳资产 | 上海 |
36 | 永安国富 | 杭州 |
37 | 少薮派投资 | 上海 |
38 | 鸣石投资 | 上海 |
39 | 保银投资 | 上海 |
40 | 银叶投资 | 上海 |
41 | 诚奇资产 | 深圳 |
42 | 衍复投资 | 上海 |
43 | 金汇荣盛 | 深圳 |
44 | 礼仁投资 | 天津 |
45 | 凯丰投资 | 深圳 |
46 | 乐瑞资产 | 北京 |
47 | 金锝资产 | 上海 |
48 | 重阳投资 | 上海 |
49 | 蓝石资管 | 北京 |
50 | 明毅博厚 | 北京 |
私募总规模近16万亿,2020私募成绩亮眼
随着2020年走向终程,私募基金在这一年度的成绩单不由让人眼前一亮: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的总规模达到15.91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大增2.17万亿元,逼近16万亿元。同时,存续的私募基金新增140家,达到2.46万家,已备案基金数量9.47万只,较去年底新增1.3万只。
截至11月末,近10万只基金中,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3.74万亿元、管理基金5.26万只)、股权创投类私募(管理规模11万亿元、管理基金3.93万只)占大头,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规模1.16万亿,2801只)、资产配置类私募(9.96亿元、10只)比重较小。
不断扩容的私募机构和资金管理规模下,百亿私募梯队业大幅提升。据统计,百亿私募从2019年底的31家翻倍到2020年底的63家。这其中,既有新晋级百亿,也有发展十余年的老牌百亿,还有景林投资、高毅资产、上海明汯千亿级别的私募机构。与此之相对,中小规模私募生存环境却不容乐观,根据资管行业二八甚至一九法则惯例,国内私募机构的马太效应愈加增强。
赚钱效应上,2020年度私募业绩整体爆发。据排排网统计,截至11月底,纳入排名的15287只对冲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24.60%,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1.08%。此外,根据格上研究统计,百亿私募平均收益超35%,其中有十家股票策略私募收益突破50%。
树叶长得繁盛是因为它把根深深地扎进了泥土。亮眼的成绩背后,得益于A股市场火爆;也得益于科创板块和注册制政策红利带动了2020年中国企业IPO规模迎来大爆发,让中国的VC/PE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利退场;更得益于私募基金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伴随着不断壮大的中国经济体,从熊牛市轮换的洗礼中逐渐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成人礼。
从草莽到蓬勃,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曾经,在1998年证券投资圈率先成型的私募基金只是金融圈的灰色地带。1999年“5·19”行情之后,大量证券精英跳槽私募,引发了私募圈的最初躁动。
之后,随着中国经济走活,民间经济充裕,私募基金以操作灵活自由、利益丰厚的特点迅速得到投资者和基金从业人士的青睐。正如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所说,股东、管理层和基金经理三合一的角色,给了基金经理极大的空间发挥,有利于发展成为投资主导型公司。从这一点来看,私募就像是金融界的特种部队,对于那些有抱负、有能力的金融精英来说,是一展身手的理想舞台。2004年,赵丹阳开创了以信托平台为发行方式的阳光私募,私募基金开始从地下走向阳光化。
随之而来的是,私募行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脉搏、世界经济的走向越来越紧密关联。2007年,A股市场迎来大牛市,大规模的“奔私”潮流出现,正规军进入私募领域,并形成了每遇牛市就有大批金融人士涌入私募圈的传统。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危机,中国股市走向低点,大量投资受损的情况下,仍有部分阳光私募获得正收益,阳光私募一战成名。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的牛市,带动了人员、机构、管理规模的狂热上涨,而2015年6月暴涨后,大盘走向断崖式下跌,大批私募基金被裹入清盘潮中……
时间见证了好的投资,经历市场跌宕后,留存下来的私募得以继续发展成熟,铸造私募圈的品牌与传说。
在这个过程中,私募的合法化进程持续推进。2013年,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标志着私募行业走向合法化。2014年《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等级和基金备案办法》出台,阳光私募机构得以首次作为发行主体,在投资风格和风控设置上都获得了极大自主性。同年,“新国九条”首次明确提出“培育私募市场”,私募行业认可度空前提升。
监管方面,2015年起,大量“壳私募”得到清理,处罚和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继2016年我国进入私募监管元年后,私募监管体系开始逐步走向完善。
基金也是企业,更要投资企业家精神,投资中国的未来
私募在中国的兴起和我国的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经济红利分不开。统计显示,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1978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679亿元。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总量增速突飞猛进: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突破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9.2%;2020年,我国GDP达到101.5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6%。
这些GDP的缔造,直接表现为法人治理结构下的公司业绩。可以说,宏观上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在微观上表现为对中国潜力公司的投资溢出。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意味深长地说:投资不是脱实向虚、揠苗助长,而是正向循环。如果找到一家好公司,是值得陪伴10年、20年、30年,甚至更为久远的,这势必与企业领导者密切相关。最好的企业往往由最好的企业家掌舵,卓越的企业家注定会创造非凡的价值,而这需要时间来证明。
从这个角度看,投资的本质和企业家精神本质是同一的。前者提供资金作为公司孵化、孕育的养料,让后者有充分的空间整合物力、人力,纵横贯通行业上下游,实现效益最大化,进而为投资者提供正向反馈,后续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也是在这种逻辑下,孕育出了阿里、茅台、滴滴、学而思等高增长值企业,推动了我国经济前进步伐和产业迭代更新速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最终表现为持续的价值创造与输出,这是中国的发展需求,也是全球经济体的切实期待。
放眼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未来道路,在新基建、双循环等新一轮发展动力下,需要有更多资本力量陪伴,以助力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完成其历史使命。私募机构如何发挥陪伴和推动作用,既有赖于宏观层面我国在金融政策、金融工具上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也有赖于微观层面经济主体中投资者的格局和修养。
“随着行业的规范化,私募基金行业也会大浪淘沙,尽管发展空间巨大,但真正能走得长远的,必将是坚守合规、倡导正能量、有核心竞争力、给客户体提供长期持续回报的公司。”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桂敏杰在《私募的进化——金融超级蓝海中的跌宕十年》中如是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投资不是投机,不是割韭菜,更不是豪赌。真正的投资注重长远价值甚于短期盈利,通过严格的风控体系和少有的敏锐洞察在牛熊市中屹立不倒,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和研判能力,向那些有望发展成为令人尊重的百年企业投放信任与支持。然,在这些潜力公司不断释放企业价值的同时,自然也成就了百年的投资企业。
正如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